HI~欢迎来到数造云打印平台!
杨叔子,1933年9月5日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机械工程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曾任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共十五大与十六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等职务。 [1-3]195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现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机械系教师。1978年,晋升为机械系副教授。1980年,47岁破格晋升成为湖北省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担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1997年,担任华中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4]
中文名杨叔子国 籍中国出生地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出生日期1933年9月5日职 业科学家、教育家毕业院校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全国优秀教师展开
目录1社会任职2主要经历3社会兼职4荣誉称号5研究领域6人物轶事7人物评价
社会任职编辑
杨叔子,男,1933年9月5日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现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文化产业商会首届顾问委员会成员、原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九江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博士后流动站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奖励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长等。 [5]
主要经历编辑
1952年考入武汉大学工学院机械系,院系调整后于1956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科学家、机械工程专家,教育家。 [5]
1952年 武汉大学工学院机械系学生 [6]
1953年 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生
1956年 华中工学院机械系教师
1978年 华中工学院机械系副教授
1980年 成为湖北省两名最年轻正教授之一
1981年 美国Wisconsin大学(Madison)访问学者
1988年 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91年 获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3年1月至1997年6月 华中理工大学校长
1998年8月至2011年6月 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5年 九江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6]
社会兼职编辑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杨叔子先生国家博士后流动站评议组成员
国家科技奖励评议组成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副会长
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叔子院士在九江学院湖北省科协副主席
湖北省高级专家协会会长
先后受聘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九江学院等约30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主编 [7]
荣誉称号编辑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
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全国优秀教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研究领域编辑
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把机械工程同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紧密结合,致力于同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领域交叉的研究与教学,特别是在先进制造技术、设备诊断、信号处理、无损检测新技术、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省部级科技奖20项,专利5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2种,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图书重要奖励13项。指导的研究生中,已有百余人获博士学位,博士后已有10余人出站。
他倡导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应邀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国内约百余所院校举办人文讲座两百余场,吸引了近二十万人次的听众。由他任编委会主任、汇集国内高校人文讲座精品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一书,已发行数十万册。发表有关教育方面的论文50余篇。
杨叔子曾说过,他一生中最崇拜的人就是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英雄们。
人物轶事编辑
人文与机械融合
1997年,杨叔子快从华中理工大学校长位置上退下来的时候,就开始要求博士生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前七章,不选不背不接受论文答辩。至于杨院士为何要立这么一个“规矩”,他给出的解释是:基督教世界,所有人都读《圣经》,伊斯兰世界的人都读《古兰经》。作为中国人,他认为应该读《论语》和《老子》。并称,“作为高级人才的博士生,应该了解这两本书,了解以后,对你的人性、理想大有好处。”认为这是把“科学和人文”有机结合,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
上世纪90年代末,首创理工科大学中华诗词创作班,倡导让中华诗词走进大学校园、走进中小学、走进幼儿园、走进千家万户;2000年,提出“绿色教育”理念。
1998年10月至今,连续担任第一、二、三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杨叔子曾在武汉第三寄宿中学演讲过,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人物评价编辑
作为一位工科院士,杨叔子的人文情怀,一定程度改变了中国的大学教育,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大学毕业生。其中的贡献,历史会铭记。(网易评) [8]
杨叔子一生在机械工程领域贡献卓著,在担任华中理工大(现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时,却是个“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的人。(新浪网评) [9]
中外科学大师除了掌握本门学科外,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经济学家要像厉以宁教授那样,工程技术专家要像杨叔子院士那样。(前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王义遒评)
编辑:董强
相关推荐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