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数造云打印平台!
不管是中国还是世界,3D打印技术都被公认为未来重要的制造技术之一,掌握了3D打印,便以为着掌握未来。3D打印如今已被应用到多个领域之中,包括汽车、航空航天、医疗、鞋类、珠宝等都有涉及。
目前整个3D打印依然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可以预见这个领域的前景仍然十分广阔。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未来5年内,全球3D打印市场将以22.3%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大,在2020年将达到289亿美元。
如此巨大的市场自然吸引众多巨头在此投资,2018年3月28日,世界3D打印巨头EOS将携手客户深圳德科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开设创新中心,OFweek3D打印网编辑有幸受邀前往现场参与开幕仪式,并与其他媒体一同对EOS大中华区总经理叶洎沅与深圳德科总经理Jeffery Koh(许总)进行了采访,共同探讨3D打印未来的前景,以及为何这次合作会选择这家成立仅两年的新兴企业。
以下为采访实录(有删改):
左侧为深圳德科总经理Jeffery Koh
媒体:这次创办的创新中心会突破哪些技术,会产生哪些产品,特别是这个产品跟市场怎么接轨,将对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许总:我们跟EOS创办模具增材创新中心主要是针对模具行业,我从1986年从事模具行业到现在,已经有30几年了,我对模具行业的思维、工作方式、文化都很了解。3D打印未来会在模具行业改变很多,影响很多行业。我们创办中心首先是让行业的企业高管了解3D打印,为什么要使用3D打印,对他们的企业有什么帮助以及价值。在中国,2014年就开始讲3D打印。但是很多企业就只是听,第一个反应就是非常昂贵。80%的企业一听到“贵”,企业高管就退缩了,不敢再往前一步。
我们的创新中心要帮助企业高层理解,3D打印的成本不是想象中那么贵,我们还有其他方式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3D打印对企业有什么帮助,如何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并能够将其变成他们的核心技术。
我们想的是如何通过3D打印让你的做的模具比别人跑得快,更有效率、更耐用。我们今天来的各位嘉宾95%都是我的客户,是用过我们产品的,其中也有不少外资企业。最近有一个德国公司在上海第一次使用了我们的服务,他今天跟我分享,他说在日本做的模具65秒,在上海做的是30秒。效率提升地很明显,你可以用很短的时间生产同样的数量出来,这便是3D打印。
我们创办这个3D打印创新中心,会有研讨会、交流会、参观、特殊案例分享。在过程中也会请一些客户跟其他的企业分享他们的使用经验、感受。我们也会情一些使用3D打印有一段时间,和我们关系不错的企业高管过来分享他们的一些经验。这是我们的出发点。
在中国2015、2016年很多企业才慢慢关注3D打印。中国模具行业单华南这一带就有3万家。我国模具行业销售总额从2009年的980亿元上升至2016年的18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9.58%。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模具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预测,2018年中国模具行业销售总额将超2000亿元,2008-2011年度模具销售额中塑料模具占比最大,约占45%。我个人认为使用者只是冰山一角,不到一成。但是在华南会比较好,我去过北京、华东,这些客户接触下来还是比较保守。我个人感觉在华南的企业的高管比较有冒险精神,有创新精神。因为他们没有使用过就冒险,冒险要承担一些责任、风险。
EOS大中华区总经理叶洎沅
媒体:也就是说我们3D打印在国内模具市场使用的还比较少,创新中心的任务不仅仅是合作研发,更是推广?
许总:帮助中国企业更多理解、了解3D打印是什么。
叶总:许总讲的案例很典型,现在我们中国很多制造企业技术已经领先于全球了,一定要有这个信心。像案例中提到的,他们在日本制造一个产品要60多秒,在国内做模具可以把加工时间缩短一倍,这是我们技术的领先优势,中国制造业真正强的地方就在这。
媒体:使用3D打印相对于传统的可能成本节约有多少?
叶总:要看具体的模具,效率提高20%到50%甚至更多是完全可能的。例如,使用增材制造的话,模具加工过程中的温度会更加均匀,模具的寿命可以提高,成品的良率可以提高,这都是3D打印带来的显著效果。后面我们会分享一些案例,我们也会和德科在这方面有合作,进一步来证明3D打印比起传统方式是可以从很多方面节约成本的。在国外已经有很多模具企业有成熟的技术,有成本的比较,相对来说在设备投入、材料投入方面在成本节约上是很大的。
许总:很多企业老板或者是高管都知道这些案例,但是就是思维问题,怎么踏出第一步?
媒体:创新中心主要是人才的培养?
许总:人才是其中一个。第二是应用开发。
叶总:包括模具的创新设计到底怎么做,德科在中国在这方面是走在了前列。像许总他甚至针对模具行业在增材制造的设计的过程中,制定了相应的设计规范。这个规范跟传统的模具设计是完全不一样的,或者说甚至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标准,这是我们非常看重的前景。许总在这方面过去30多年的积累,再加上他这几年在3D打印方面的技术的积累,对模具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宝库。我们希望通过创新中心帮助中国模具企业通过前期的应用开发和后期的人才培养建立这方面的应用。
媒体:许总,我看到德科专注于金属3D打印,国内也有许多3D打印方面的公司,德科有什么特别的优势让其他客户选择你们?
许总:我们的优势,第一我们是单一的供应商。EOS在行业是龙头老大,大家也知道全球10台金属机有4台是他们的,代表什么呢?第一,他们的技术够强硬。当时我看EOS,我从他们的官网调整他们的技术,大家也知道德国技术在制造业是非常超前的,还有他们做事很谨慎,机器出厂有很多流程管控。这也是我要选择EOS的原因。我们很单一,我们不会再掺几个品牌,这个很难提高,也很难集中精力。
其次,我们的定位是方案公司,我提供方案,不只是服务,还帮客户解决问题。有时,客户有一些新想法出来,过程中就会产生新问题,我们帮客户解决问题。
叶总:从设计端开始到制造、加工一整条的服务,帮助客户克服了自己没有经验的问题。同时,我给你交付出来一个眼见为实的东西,可以拿去试模,做各种各样的验证,证明它的效果。而且这个交付时间是非常短的。
媒体:阿迪达斯已经准备采购100台3D打印进行鞋底打印,证明塑料打印已经可以量产,金属打印方面有没有什么量产的计划?
叶总:不同的制鞋公司使用的技术不完全。同样制鞋行业比如说安德玛(Under Armour)跟EOS进行紧密的战略化合作,他的大多数定制化的鞋都是EOS进行打印的,也是用塑料、尼龙材料,实现了批量制造。
同时像荷兰的Shapeways是从工业设计端开始结合3D打印服务一起给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设计,像个性化的裙子、工艺品、使用的产品。这方面他去年12月在官网上说明使用EOS的设备打印了500万个部件。德科现在打金属件目前在每年1000的量级,他现在已经到500万了。
回到金属3D打印的量产,最典型的案例在一些高端应用上比如说汽轮机、燃气轮机或者是航空发动机的喷嘴和叶片,基本上已经全面采用增材技术、3D打印技术。这个过程实现了批量制造。
举个例子林德集团因EOS提供的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地积累了增材制造领域专业设计知识并测试了新的产品,其HYDROPOX燃烧器以最少的原件、更低的成本、更优性能的提供玻璃火焰表面处理方案。像EOS的M290的机器,也是德科这边在使用的设备,通过合适的设计一次打印5个小时可以打印18个,比传统加工方式效率提高了70%多,质量还更好。由于利用了增材制造里面的管路可以设计得更加复杂,气体出的速度非常均匀,燃烧的效率非常高,质量非常好。
所以现在增材制造的应用进入到量产阶段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但是这个过程中刚才许总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工业级的产品最重要的是一致性和质量。金属的也好,塑料的打印也好,如果没有一致性,可能打印1000个东西不良率非常高,这个是工业企业没有办法接受的。许总之所以选择EOS的设备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质量、一致性,这方面是由材料、工艺、设备几个层次的原因共同组成的要素,这也是为什么许总非常信赖EOS。
用在航空发动机上的东西,如果一个零件一旦坏了,整个设备会出问题,飞机都会有问题。所以这个非常关键。
媒体:因为现在3D打印还是在萌芽期,许总和叶总是对中国3D打印未来的前景怎么看的,市场还有哪些机遇?
许总:我非常看好这个行业,3D打印的应用。现在整个中国的行业应用这个技术不到一成,冰山一角。未来很多企业慢慢地会有压力,什么压力呢?首先,客户要求时间加速、质量要求提高了。第二个就是成本压力,有很多客户,我们现在也接触到终端客户,他们不想开太多模具了,这个产品以前他的量很大,可能要开10几套模具来生产这个量,现在客户也想降低成本,他们也压力很大。譬如说有10套模具就要有10台注塑机生产,就要有10个人看机器,有操作员、品质管控。你要扩大货仓放10套模具。这些都是无形的成本,企业慢慢地有压力,在中国制造成本越来越高。这就是未来企业大家会想要转型,我们接触到一些终端客户,他们在探讨这个问题,他们就开始逼他们的供应商改变做法、思维、设计,这个肯定会有很多影响。你可以看到很多案例,以前有四五个产品,现在逐渐变成一个,因为3D技术可以把它连接在一起打印出来。这个是非常好的技术,以前没办法,你必须设计5个产品。现在有了3D技术5个可以变成一个。
像Ariane 6 火箭 上面级助推器中使用的火箭发动机喷嘴头,借助EOS的3D打印技术,从原来的 248 个组件减少为仅 1 个,这个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我个人认为3D非常有趣,可以吸引到很多很聪明的高端的工程师加入这个行业。以前没办法,因为有局限,你的设计要迁就工艺的局限。未来我觉得应该是很不错的。
媒体:问一下叶总,EOS前段时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开设了一家新的3D打印创新中心,在深圳又开设了一家,这两家以后会有什么关联吗?以后会开设更多创新中心吗?
叶总:这两个创新中心目前没有直接关联,德国的创新中心是服务欧洲的企业,他们不光是针对模具厂,也针对很多不同的领域,主要是制造业。德国的创新中心会关注怎么样推广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针对设计到制造、加工工艺到材料的选择,提供很多咨询和培训服务。两个创新中心提供的服务是很类似的。但是,有一个本质的区别,深圳这个创新中心位置是在德科,由EOS和德科合作,联合创办。这是一个形式上的不同。
另外,深圳这个创新中心的聚焦点是在模具行业,也是因为模具行业在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行业。这个行业有非常丰富的应用需求以及人才的短缺。所以我们提供这样的服务就已经是非常具备价值了。而且我们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第一德科是EOS非常忠实的用户,认同EOS对质量、可靠性的理念。另外许总又是模具行业知名的专家,在模具圈里面不敢说百分之百,70%、80%的的人都知道许总的大名,许总在这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这几年在增材制造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我们认为德科是可以成为EOS的最佳的合作伙伴的原因。
我们是不是会在中国或者是其他建立更多的创新中心,我们相信会。但是在模具行业,目前德科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在医疗行业我们会跟上海的第九人民医院进行一个合作签约仪式。在医疗行业增材制造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来源:of week
编辑:董强
相关推荐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